您所在的位置: 网络辟谣举报平台 > 案例解析
网络谣言怎样滋生
2018-02-07 10:39:21 赵清源 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分享到:

 网络谣言危害社会,毒化心灵。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海量的信息流,如何打击网络谣言,治理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空间,关系到社会信用、国家稳定、公众福祉。为此,本报今起推出系列评论。
  年终岁尾,是人流物流集中的时候,也是网络谣言繁密滋生的时候。比如,前一段时间流传的“人贩子抢孩子”的谣言,科目二增加“停车取卡”的谣言,还有近日流传的“同学聚会引起血案”打架视频的谣言,都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地危害着公共安全。
  网络谣言至少有这么几类,有“诗”为证:“血案打架抢购潮,网络骗子遍地跑;民间谣棍科普文,不转不是中国人;骇人听闻标题党,惊天秘密快分享;抑郁滥情送鸡汤,换个头像测智商;美图自拍必九张,防癌补肾养生忙。”
  网络谣言,可以说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一起生长起来的。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微博、微信的用户量不断增长,更是让谣言的传播如虎添翼,其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传统媒介形式。“紧急通知、速速扩散”“最新报道、一定要看”“深度好文、抓紧收藏、删前速看”……谣言也常常披着这种标题党的外衣而增强了迷惑性。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社交媒体有多美丽,就让人有多无奈。
  如果任凭网络谣言肆意传播,不仅会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还会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使公众失去理智,失去判断力,更关键的是,有的还会破坏政府的公信力,损害政府形象,导致人们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离心离德,污染网络舆论环境。
  如何根除网络谣言的土壤?应该先从什么是谣言说起。传播学者希布坦尼说,谣言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口传而进行的非正式人际传播,传播速度通常较快。这个来自上世纪的定义,在今天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特定条件变成了智能手机,口传变成了转发,传播速度更是堪比光电,而不变的则是这个“人际传播”。
  一般认为,大众传播是媒体和受众的事情,可是,上世纪60年代,传播学者布劳沃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模式,叫做人际传播菌丝模式。他将民意在大众媒体上的表达,比喻为蘑菇的菇头,地面上看见的蘑菇头仅仅是蘑菇的一部分,而地下部分的菌丝,才是蘑菇生长的根基。这个隐藏在地下的菌丝网络就是人际关系网。
  时过境迁,智能手机的到来让每个手机都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蘑菇。而各种社交媒体都可视为布劳沃所说的 “蘑菇的菇头”,这些蘑菇头或有毒,或无毒,或华丽,或普通,无论怎样生长,藏在下面的菌丝才是其养料的源泉。这就是说,要根除网络谣言的土壤,重点不在于蘑菇头,不在于转发了什么,而在于下面的菌丝,在于公众在人际传播中相信什么,为什么相信。
  一言以蔽之,要想根除网络谣言的土壤,就要塑造公众正确的判断力、分辨信息的能力。只有每一个人都当好信息传播的把关人,网络谣言才不会大行其道,让“流言止于智者”。只有每一个网民都学会慎思明辨,不轻信、不盲从,网络谣言才不会有生存的土壤。当然,公众素养的提高是一方面,有关部门及时发声,有所作为,也非常关键。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