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络辟谣举报平台 > 百科常识 |
专业人士:速冻不是辨别真假的依据,呈海绵状是正常的物理现象
昨日,市民胡女士发布微博称,自己买到了两袋出自同一地方的大米,速冻后拿出来化冻了就成了“海绵”。到底是怎么回事?大米可以通过速冻来鉴别真假吗?记者从相关人士了解到,速冻并不能成为辨别真假大米的依据。化冻后呈海绵状主要是因为发生了物理反应。
捏干水分后海绵感更强
冷冻后变“海绵” 怀疑大米真假
“两袋米,一袋是上个月我婆婆从一家小食品店买的,一袋是前两天从食品批发店购买的。我觉得吃起来跟以前的米味道有差,就想着是不是这米是假的。”胡女士介绍,于是,自己就按照网上的办法先后做起了实验。把米煮成稀饭,冷却后放入冰箱冷冻,冷冻后再拿出来解冻。“解冻后发现果真是像网上说的假大米一样,这两袋大米实验后的稀饭都变成了海绵状,拿在手上一捏,水滴出来,剩下的渣不黏手,触感和观感就跟海绵一样。”
胡女士家住晋江,在胡女士的家中,还保留着她做实验用的两份稀饭。记者拿起来捏了捏,其中的一份发现无论是触感还是观感都像极了海绵,而另外一份似乎只是其中掺杂。胡女士告知,她也用其他的大米做过实验,都不会像这两袋大米一样。“最早做实验的那袋都好几天了,也没见它发霉。”
“这个米煮起稀饭来很黏稠,不做实验的话吃起来倒也没什么不同,只是口感上有差别。”胡女士说,身边不少人都有买这种米,种种迹象都让她觉得这米有问题。
解冻后稀饭呈海绵状
用冷冻判断真假不科学 这是正常物理反应
大米的真假真的可以通过冷冻的办法来区别吗?记者随后咨询了相关人士。泉州市实验中学物理老师蔡老师介绍,稀饭呈多孔海绵状极大可能与速冻有关系。稀饭有水分,冻成冰体积增大,破坏了原有的结构。解冻后冰化成了水,就形成了多孔海绵状。有些食物就是按照这个原理做的,例如火锅中的冻豆腐,是由豆腐冷冻后解冻而成。“会不会呈多孔状,这跟稀饭的黏稠度及冰冻的温度等有关,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稀饭冷冻后解冻都会呈现多孔海绵状。”
高分子材料系研究生小宋告诉记者,冷冻鉴别大米真假的方法并不科学。稀饭解冻后会出现海绵状的多孔结构是因为稀饭里有水,水结冰体积会胀大,扩大的体积冲开了原来的结构,回到室温后体积收缩形成气孔,这是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这种物理现象也是我们材料研究的惯用手法,虽然饭粒看似变成了海绵状,但其实成分还是和原先一样是淀粉。”
为什么有的冷冻稀饭会呈海绵状有的却没有呢?小宋分析,出现海绵状需要在水和食物间的作用恰到好处时,两者之间作用过强或过弱,孔结构就会跟着水一起塌陷,无法形成多孔的海绵状。“至于多天没有腐败,其实跟食物冷冻过有关,冷冻会延缓食物的腐败。”小宋介绍。
据了解,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曾报道了一起关于凉粉冷冻后变海绵的新闻。报道中,西安市育才中学物理老师张颖锋曾介绍,凉粉放冰箱后,经过冷冻后会使糊化了以后的淀粉和水分离,水遇冷膨胀,在凉粉里边形成一些较大的空间,拿出来后水一融化,就会形成一些小窟窿,感觉就像是海绵,这是一个物理变化。(记者龚翠玲)
欢迎扫码关注 |
闽辨真伪 |
联动辟谣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