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络辟谣举报平台 > 案例解析
不能让食品安全谣言涛声依旧
2017-08-17 16:21:53  来源:华声在线  责任编辑:张海燕
分享到:

因为在网络上发布“临沂蜜桃喷洒防腐剂”的虚假视频,造成当地蜜桃价格剧烈波动,桃农损失严重,引起了严重社会影响。8月12日,山东省蒙阴县检察院以涉嫌损害商品声誉罪,依法对犯罪嫌疑人王传国作出批捕决定。(见8月16日正义网—检察日报)

一段时间以来,散布视频谣言的事件频频发生,躺着中枪的食品也是林林种种:从“纸馅肉包子”到“塑料紫菜”,从“低钠盐是夺命盐”到“棉花肉松”,从“苹果打蜡有毒”再到这次的“防腐剂蜜桃”…….食品安全谣言,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社会的神经,以致达到泛滥成灾的程度。据统计,在各种网络谣言中,食品类谣言占到45%,食安问题已经成为网络造谣、传谣的重灾区。在网上制造和传播食品安全谣言的人,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搞恶作剧,以图网络热度;有的为博取眼球、想当“网红”;有的是为牟取不法利益,对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和某种食品进行抹黑。

食品安全谣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谣言会对相关产业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乃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了解,今年2月出现和迅速传播的“塑料紫菜”谣言,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黑龙江、广西、甘肃等地多家超市下架视频中出现的某紫菜产品,18家经销商退货,金额达468万余元。占全国紫菜产量60~70%的福建、晋江,则造成上亿元的损失。谣言还会触动公众一直担心食品安全的敏感的神经,对谣言涉及的食品产生怀疑、担忧和不信任感,进而扰乱百姓的消费判断,影响日常生活和饮食规律。

遏制食品安全谣言,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多方施策:要加大打击力度。网上食品谣言多、传播快,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低。因此,一定要加严厉打击。轻者,要依法进行治安处罚。对那些通过制造谣言,扰乱市场秩序、从中牟利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惩不贷,以提高执法震慑力,打消违法人员的侥幸心理;要搭建辟谣平台。据了解,国家食药监总局拟与中央网信办合作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辟谣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对谣言传播的关键节点进行管控,同时联合主要新闻单位、新媒体及知名科普组织,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科普传播联盟”,及时辟谣和发布权威信息;要增加真实信息公开的强度。信息公开是遏制谣言传播的利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抽检信息要求“周周抽检、周周公开”。今后,应继续加大此类信息公开力度,强化信息查询服务功能;要加强公众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提升公众媒介素养,这是遏制食品谣言传播的关键一环;要引导公众理性文明上网,注意辨别各类网络、微信上的不实信息,自觉抵制谣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发现谣言应及时举报。

食品涉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从这一点出发,对食品安全谣言,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遏制,以维护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