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络辟谣举报平台 > 权威辟谣
这则寻人是谣言!警方辟谣"王国军5岁女儿被拐"
2017-10-11 10:32:01 刘珜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分享到:

  网络热传的“男童乞讨”照片

“王国军5岁的女儿被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抱走,小女孩家人都急疯了,请求公众转发消息。”近日,北京、上海等地均出现了这样一条寻人启事,文中还留有“王国军”的电话号码,引得不少人在朋友圈及微博上转发。然而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拨打“王国军”电话发现,该号码归属地为浙江舟山,且一直处于来电提示状态。之后,北京警方、上海警方相继辟谣,称警方未接到此类报警,此谣言在全国多地出现,目前正在查找消息来源。

网络热传5岁小女孩被拐

昨日,在北京多位市民朋友圈中流传着一条关于“王国军5岁女儿被拐”的寻人启事。该寻人启事内容是王国军5岁的女儿在北京望京双语小学附近被人拐走,配图是一个穿粉色连衣裙的长发女孩。启事上写道,“女儿能说出她妈妈的手机号码。从监控视频上看,小女孩是被一个三十多岁女人抱走的。”启事上还称小女孩家人都急疯了,请求公众转发消息,找到孩子后可酬谢50万元。同时,还留下了小女孩父亲“王国军”的手机号码。

这条寻人启事的最后一句是“如果看一眼懒得转的冷漠人也请你伸出手指转一下吧,我们都会有孩子,谢谢你”。

寻人启事中的电话无法接通

北青报记者发现,同样的“寻人启事”也在上海流传,只不过地点有改变,换成了“上海市闵行区虹泉路一所双语学校附近”。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北青报记者拨打了寻人启事中的电话,但是多次拨打该电话号码,电话均无人接听,一直提示“开通了来电提醒业务”,同时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此号码的归属地为浙江舟山,并非北京或者上海。

警方正在查找谣言来源

对于“王国军5岁女儿被拐走”这一寻人启事,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世渠已在其认证微博上进行了辟谣。陈世渠称,近期朋友圈热传此儿童失踪信息,紧急提示:此类发案时间地点不明,电话打不通的儿童失踪信息均为谣言。

上海闵行警方表示,警方未接到过此类报警,此消息系谣言,目前正在查找谣言来源。谣言中所提及的女孩父亲“王国军”,经警方证实为浙江舟山人,他有一个20岁的儿子,并无女儿。目前王国军已向浙江舟山警方报案。

北京警方也对此事进行辟谣称,“王国军5岁女儿被拐走”的谣言近期频繁出现在全国多地,内容基本一致,谣言中无“王国军”具体身份信息,所留联系方式皆为王国军的手机号码。

文/本报记者 匡小颖 见习记者 刘婧

相关

男童被拐在地铁乞讨? 实为旧照

近日,一位在地铁乞讨男童的照片在网络流传,网友称男童疑似被拐卖强制乞讨。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证后发现,图片实为旧照,去年已有媒体报道称警方辟谣,男童并非被拐卖,与乞讨男子实为叔侄关系。昨天,北青报记者从北京交通执法总队获悉,经过轨道大队各个中队的查询和排查,今年没有发现照片上的人员在北京地铁乞讨的行为,也没有处罚记录。

“男童强制乞讨”实为旧照

北青报记者在网友发布的图片上看到,一名身着蓝色短袖的男童跪在地铁车厢内,其身后跟着一个带着扩音器和耳麦的残疾男子,抓着男童的衣领在车厢内乞讨。网友表示自己是在北京地铁十号线上遇到的这对“父子”,而当该网友追问男童后面跟随的男子是不是他爸爸时,男童摇头表示不是。此组图片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众网友纷纷转发扩散信息。

近日北京气温骤降,包括男童在内的一车厢人为何还都身着短袖短裤?昨天,北青报记者搜索发现,网上流传的被拐男童照片实为旧照。2016年7月,就有网友称在地铁上看到这对“乞讨父子”。

今年未发现男童乞讨行为

北青报记者搜索发现,该男童在网络上曾“被拐卖”多次。除了今年这次和去年一次,早在2015年,就有网友称看到他手拿纸袋,“他要钱时很勉强,眼泪在眼眶里转,不像是专业乞讨者”。

而去年这张照片在网上热传后,就有媒体报道称两人在地铁潘家园站被民警带走。经过警方核实,该男童并非被拐儿童,与残疾男子为叔侄关系。

昨天,北青报记者从北京交通执法总队获悉,经过轨道大队各个中队的查询和排查,今年没有发现照片上的人员在北京地铁乞讨的行为,也没有处罚记录。一直以来,执法队对童乞乞讨的行为非常重视,长期以来联合公安机关打击。同时,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等核心线路已经配置了乘务管理员,有效地遏制了地铁乞讨现象。

律师:散布谣言或被追责

昨天,北青报记者咨询了京都律师事务所的常莎律师。常莎表示,这条已经被辟谣的消息再次流传属于传播谣言的行为。

常莎称,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常莎同时提醒广大网友,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更多真假难辨的信息,于信息的传播者,更应该谨慎地传播手上的信息,因为每一次看上去微不足道的转发,都有可能助长了谣言传播者获取违法目的的气焰。

文/见习记者 张月朦 本报记者 刘珜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