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络辟谣举报平台 > 百科常识 |
秋冬季节是柿子、橘子等水果销售旺季,为了防止谣言反复出现扰乱消费者视听,近日,省食药监部门发布了水果谣言背后真相,内容涵盖了近几年比较“火”的水果谣言。
谣言一: 柿子与酸奶同食中毒
“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现在是柿子上市的季节,虽然很好吃,但是千万不要和酸奶、海鲜、酒一起吃。刚发生一件真事儿,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了酸奶,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就中毒死了……”
真相:这条消息既无时间,也无地点,符合谣言的特征。谣言中的种种迹象无法表明“柿子+酸奶”是女孩死亡的原因。此外,柿子确实不好消化,但是柿子和酸奶一起吃并不会形成毒素,也不存在致死的可能性。
谣言二:猕猴桃添加防腐剂三月不烂
2016年秋季,有苏州消费者反映,其购买的猕猴桃在家中存放138天后仍未变质,尝试过各种催熟办法后无效。之后,网上出现了“猕猴桃添加防腐剂三月不烂”的说法。
真相:这则消息在网上被二次加工,变成了“猕猴桃添加防腐剂三月不烂”的谣言,引发消费者对猕猴桃的担忧。事实上,猕猴桃在0℃冷藏的条件下,不添加防腐剂可放置6到8个月不变质。对于室温下长时间不腐烂的猕猴桃,可能是进行了特殊保鲜处理,如添加1-甲基环丙烯,该保鲜方式安全可靠,对人体没有危害。
谣言三:橘子“打针变甜”
有网友晒图称手摸砂糖橘后指尖变红,怀疑橘子被注射了甜蜜素或被染色。据此,网上出现了“橘子打针变甜”等类似的说法。
真相:注射甜味剂,虽能让橘子局部变甜,但这种橘子极易腐烂变质,需要花费很大精力且得不偿失,一般不会被商贩所采纳。不仅“注射”一说不靠谱,“浸泡”之法也基本不可能。因为柑橘表皮厚实且为油性,外界物质很难附着穿透,甜蜜素浸泡起不到增甜效果,包括金桔这种连皮吃的柑橘也不会使用甜蜜素。
谣言四:红心柚子都是染色的
有消费者反映,买来的红柚打开后并不是果肉通红,只有表层发红,里面果肉有的还是白的,怀疑买到了打针染色的红柚。对此,网上有消息称红心柚子都是染色的。
真相:这种操作几乎不可能。如果打针注射色素会有明显的针孔,很容易被人识别;针孔会破坏柚子的表皮,受伤的柚子容易腐败变质,不利于保存和运输;如果注射色素染色,色素也很难均匀扩散,颜色差别会很大。至于红心柚子颜色不均匀,可能是因为生长过程中光照、气温、施肥等的影响,也可能是品种差异所致。
海南今年已有5人因发布食品安全谣言被处罚
海南省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季节的水果谣言多是因为消费者对水果所使用的防腐保鲜手段等比较陌生,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再加之“宁可信其有”的心理很容易对号入座。
另外,一些谣言并非首次出现,比如“橘子打针变甜”的谣言早在2013年和2015年就有。相同谣言已经多次辟谣,但每到水果成熟时节就会卷土重来。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做好时令食品科普工作,正确引导公众认知,打消食品安全焦虑,增强食品安全信心。另一方面公众要拓宽知识范围,学习食品安全常识,常以质疑的心态对待食品安全问题,不轻信谣言内容。
据悉,2017年以来,海南省食药监管部门共监测到“甲醛泡海鱼”“玻璃食盐”“海口版塑料大米”“塑料大米做寿司”“假大米、塑料大米”“屯昌版棉花肉松”六个食品安全谣言。针对这些谣言,省食药监局与有关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谣言发布行为。今年以来,海南已有5人因发布食品安全谣言被行政拘留或罚款。
欢迎扫码关注 |
闽辨真伪 |
联动辟谣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