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络辟谣举报平台 > 本网求真 |
东南网 林锦星 创意配图
东南网4月18日讯(本网记者 林锦星)近日,多地网传小孩被拐的消息,网络辟谣举报平台记者从官方渠道求证,这些消息不实,纯属谣言。
消息1:湖南永州新田街头再现抢小孩事件?假的!
2019年4月16日,一个男子当街抢小孩的小视频在湖南永州新田微信群和朋友圈刷屏,新田的家长们都被这条消息震惊了,纷纷向公安机关和学校求证。该视频内容显示一名女子拉着一个小孩在旁边,然后一名中年男子被推到在地,众人纷纷围观,旁边有人在说这名男子是偷小孩,随后该男子被带到派出所调查。
4月17日永州网警巡查执法辟谣称:
经城西派出所调查:光某,女(化名)与当事人权某,男(化名)系未谋面的微信网友,权某(化名)通过光某(化名)的微信朋友圈知道光某(化名)儿子的样貌。当事人权某4月16日下午17时许,开车经过新田大道谢家路口时,看到光某(化名)的儿子独自一人在公路边玩耍,当事人权某(化名)担心小孩的安全,便想将小孩送至光某(化名)身边,随后被路过的村民看到后告知小孩父亲,小孩父亲误将当事人权某(化名)当作拐骗小孩的人贩,双方发生冲突。现事实已查清,双方也当面进行澄清,抢小孩事件其实是一场误会,双方已经化解误会。
永州网警巡查执法微博截图
消息2:邵东出现人贩子?假的!
4月15日上午,有网友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称邵东菜市场出现人贩子,小孩手脚都被打断,身体瘦到皮包骨…并附有图片。
4月16日,邵阳网警巡查执法辟谣:
邵东县公安局立即开展调查。经查,河南籍女子周某(女,45岁,河南郑州人)的丈夫许某(男,41岁,河南省民权县人)患有小儿麻痹症,外甥孙某(男,17岁,河南省商水县人)患有脑瘫,生活皆不能自理。孙某母亲崔某由于患病在身,将孙某托付给周某照顾。近日,周某带着其丈夫许某和外甥孙某从河南一路乞讨至邵东。4月15日上午8时许,周某和许某、孙某在邵东某菜市场进行乞讨。经警方充分核实,不存在网传的人贩子。
邵阳网警巡查执法微博截图
消息3:年妇女人贩子在都昌偷小孩?假的!
近日,“中年妇女人贩子在都昌偷小孩”消息在朋友圈传播。
这消息真实性如何?
江西网警巡查执法4月12日辟谣:
2019年4月11日17时20分许,九江市都昌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接报警人王某报警称:“在都昌县东风大道派拉蒙门口的新世纪广场位置发现行为举止异常女子,一直尾随一名儿童,请警方来处置。”民警到达现场后迅速控制住该名女子。在处置过程中,民警发现该女子精神异常,一直坐地不起且大小便失禁。为进一步核实其身份,遂将其口头传唤至都昌县公安局接受调查。调查发现,该女子姓刘,系都昌县汪墩乡人,有精神病史。在确认该女子无违法犯罪行为后,民警联系其家属将其带离。现场围观群众江某,在未经核实情况下,仅听现场围观群众议论便推测该女性为“人贩子”,并通过其所使用的微信号在朋友圈发布:“中年妇女人贩子在都昌偷小孩”的不实言论。导致网友大量转发,造成一定與论影响。鉴于江某认错态度较好且在事后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言论,并积极主动消除其不当言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民警遂对江某做出批评教育。
江西网警巡查执法微博截图
谣言分析
上述3起拐骗小孩的谣言因“误会”,未明真相随意推测造成,谣言传播后引发恐慌。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拐小孩”信息的时候,都充满强烈的正义感,都想转发尽快为家长找到孩子。然而,我们的好心时常被造谣者利用,成为它们造谣、传谣的工具。所以,转发此类信息时,我们要谨慎,仔细甄别,如不确定可以咨询网警或当地权威部门。
虽然是谣言,但是对孩子加强看管,防止被骗、被拐,这是很有必要。
那如何防止小孩被骗被拐?
网警支招:
1、给孩子设一个安全密码。如果爸妈有事,委托他人去接孩子,一定要让对方说出安全密码,孩子才能跟着走。
2、对于稍大点的孩子,如果独自回家,爸妈要告诉孩子尽量和同学结伴。遇到有人问路,可以指点;但如果对方让你带路要拒绝,告诉对方去找警察求助。
3、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接触,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接受陌生人送的礼物。
4、让孩子记住爸妈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告诉孩子如果不慎走失,要及时向警察叔叔和好心人求助。
5、万一遇到坏人,要大声呼救,并立即拨打110报警。
普法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网络辟谣举报平台提醒:
广大网民应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未经核实的信息,不随意转发,更不故意“杜撰改编”,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欢迎扫码关注 |
闽辨真伪 |
联动辟谣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